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能推荐

专家解读 | 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支撑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2025-11-05 19:30     来源: 国家数据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与动力源。近日,《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明确了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与目标,并从六个方面系统规划了扎实推进转型的重点任务与具体举措,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行动指南。《行动计划》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并主动适应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形势变化,以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协同优化、复用增效与融合创新作用,不仅为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清晰路径,更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注入了动能,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全维度赋能城市发展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人民城市”彰显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本质属性,“现代化”则涵盖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等多元维度,是对城市发展质量与水平的综合性要求。《行动计划》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数据驱动、应用导向,聚焦城市智慧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以数据驱动城市高效能治理。当前我国城市工作重心正发生重大转变,亟需打破“重建设、轻治理”的传统思维与惯性做法,加大治理投入,推动城市向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转型。《行动计划》紧密结合治理需求,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出实施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提升行动,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社会服务与治理等关键领域,明确了构建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数智赋能城市应急安全保障、提升民意速办服务效能等重点举措。其中,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构建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建立数据赋能、分级协作、闭环落实的智慧高效治理机制;围绕城市风险早期预警、灾前防范、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强化数智赋能;在社会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应用,提升社情民意实时感知与精准服务水平等举措,均有助于将风险防控深度嵌入城市管理系统,助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提升城市平急联动协同能力。

二是以数据创造高品质生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宜居则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基本要求。《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数字美好生活行动,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重点聚焦医疗、健康、教育、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等重点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公共服务升级;打造数字赋能文旅、体育、数字消费等新型数字生活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场景的深度应用,发展智创品质生活;精准识别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服务需求,推动城乡数字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优化数字友好型人文环境。一系列举措紧扣民生所需、推动精准普惠,充分彰显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温度”,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三是以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持续突破,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行动计划》立足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统筹建设与治理关系,提出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从发挥城市功能的角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依托城市集聚优势、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实现“以城带产”的同时,更强调“以产促城”,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功能改造,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依托产业园区促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构建城市经济运行协同调度与监测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市数字经济监测分析,为建设活力之城、机遇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焦存量提质增效推进城市数字更新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置于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审视。从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来看,尽管城镇化仍有较大空间与潜力,但增速已整体趋稳,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大体成型,多数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开发强度已达较高水平,城市发展已难以延续外延式扩张态势。在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必须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行动计划》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推动城市数字更新行动,注重通过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发展。一方面,优先解决安全与韧性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更新改造。在风险高发区域有序实施城市泛在感知工程,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同时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机制。另一方面,深化智慧社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改造建设一批高品质智慧社区,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按需配置、优化升级社区数字服务能力,发展智慧物业;打造数字惠民服务生活圈,建设涵盖一站式托育助老、亲子阅读、社区康养等服务的幸福邻里综合体,通过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打造实现城市有机“新陈代谢”。

三、聚焦城市新“硬件”构建统筹集约数字底座

新时代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城市功能实现历史性跃升,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市发展的传统“硬件”设施已达到较高水平,部分特大超大城市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升级的新形势,我国城市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数字化转型筑基行动,强调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布局感知、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在国家算力资源统筹规划下,推动跨区域多元异构算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与灵活调度;强化数据资源供给,积极探索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合规流通、权益分配等制度建设,建立动态更新的城市公共数据资源目录,逐步构建公共数据“一本账”;完善城市智能中枢,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一体化中枢系统,加强城市数据汇聚治理与融合利用;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安全,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一体化防护能力。一系列具体行动围绕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智能中枢、安全防护四个主要维度形成实施城市新“硬件”发展“路线图”,为现代化人民城市构筑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四、聚焦激发城市活力深化适数化改革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破解矛盾难题,加快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当前,许多城市的政策、标准体系形成于大规模扩张时期,而数字化领域的政策制度仍不健全,亟需破除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性堵点,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在适数化改革中实现突破。

《行动计划》坚持系统观念与问题导向,提出开展适数化改革创新行动。重点围绕城市治理需求推进适数化改革,依托城市智能中枢创新跨部门数据合作机制,构建线下网络与线上平台联动协同机制,开展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数据确权规则、数字权证应用、行政管理、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针对城市运行效能提升,创新长效运营运维模式,探索建立以用户满意度等应用效果为导向的运营预算与评价考核机制;尤其注重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动形成涵盖数字底座、转型场景、运营运维等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并围绕服务主体评价,制定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规划咨询、建设实施、运营运维三类服务主体评价标准,构建闭环管理体系。相关适数化改革既强调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统筹协调,又注重鼓励和支持各城市因地制宜,差异化探索全域数字化转型之路,有助于持续激发城市活力,提升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整体效能。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赵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简体  |  繁体
智能问答
微博
微信

专家解读 | 以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支撑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2025-11-05 19:30     来源: 国家数据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与动力源。近日,《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明确了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与目标,并从六个方面系统规划了扎实推进转型的重点任务与具体举措,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行动指南。《行动计划》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并主动适应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形势变化,以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协同优化、复用增效与融合创新作用,不仅为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清晰路径,更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注入了动能,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全维度赋能城市发展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人民城市”彰显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本质属性,“现代化”则涵盖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等多元维度,是对城市发展质量与水平的综合性要求。《行动计划》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数据驱动、应用导向,聚焦城市智慧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以数据驱动城市高效能治理。当前我国城市工作重心正发生重大转变,亟需打破“重建设、轻治理”的传统思维与惯性做法,加大治理投入,推动城市向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转型。《行动计划》紧密结合治理需求,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出实施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提升行动,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社会服务与治理等关键领域,明确了构建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数智赋能城市应急安全保障、提升民意速办服务效能等重点举措。其中,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构建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建立数据赋能、分级协作、闭环落实的智慧高效治理机制;围绕城市风险早期预警、灾前防范、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强化数智赋能;在社会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应用,提升社情民意实时感知与精准服务水平等举措,均有助于将风险防控深度嵌入城市管理系统,助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提升城市平急联动协同能力。

二是以数据创造高品质生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宜居则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基本要求。《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数字美好生活行动,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重点聚焦医疗、健康、教育、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等重点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公共服务升级;打造数字赋能文旅、体育、数字消费等新型数字生活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场景的深度应用,发展智创品质生活;精准识别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服务需求,推动城乡数字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优化数字友好型人文环境。一系列举措紧扣民生所需、推动精准普惠,充分彰显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温度”,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三是以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持续突破,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行动计划》立足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统筹建设与治理关系,提出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从发挥城市功能的角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依托城市集聚优势、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实现“以城带产”的同时,更强调“以产促城”,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功能改造,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依托产业园区促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构建城市经济运行协同调度与监测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市数字经济监测分析,为建设活力之城、机遇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聚焦存量提质增效推进城市数字更新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置于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审视。从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来看,尽管城镇化仍有较大空间与潜力,但增速已整体趋稳,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大体成型,多数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开发强度已达较高水平,城市发展已难以延续外延式扩张态势。在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必须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行动计划》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推动城市数字更新行动,注重通过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发展。一方面,优先解决安全与韧性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更新改造。在风险高发区域有序实施城市泛在感知工程,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同时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机制。另一方面,深化智慧社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改造建设一批高品质智慧社区,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按需配置、优化升级社区数字服务能力,发展智慧物业;打造数字惠民服务生活圈,建设涵盖一站式托育助老、亲子阅读、社区康养等服务的幸福邻里综合体,通过高品质生活空间的打造实现城市有机“新陈代谢”。

三、聚焦城市新“硬件”构建统筹集约数字底座

新时代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城市功能实现历史性跃升,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市发展的传统“硬件”设施已达到较高水平,部分特大超大城市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民群众需求日益升级的新形势,我国城市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数字化转型筑基行动,强调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布局感知、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在国家算力资源统筹规划下,推动跨区域多元异构算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与灵活调度;强化数据资源供给,积极探索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合规流通、权益分配等制度建设,建立动态更新的城市公共数据资源目录,逐步构建公共数据“一本账”;完善城市智能中枢,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一体化中枢系统,加强城市数据汇聚治理与融合利用;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安全,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一体化防护能力。一系列具体行动围绕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智能中枢、安全防护四个主要维度形成实施城市新“硬件”发展“路线图”,为现代化人民城市构筑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四、聚焦激发城市活力深化适数化改革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破解矛盾难题,加快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当前,许多城市的政策、标准体系形成于大规模扩张时期,而数字化领域的政策制度仍不健全,亟需破除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性堵点,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在适数化改革中实现突破。

《行动计划》坚持系统观念与问题导向,提出开展适数化改革创新行动。重点围绕城市治理需求推进适数化改革,依托城市智能中枢创新跨部门数据合作机制,构建线下网络与线上平台联动协同机制,开展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数据确权规则、数字权证应用、行政管理、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针对城市运行效能提升,创新长效运营运维模式,探索建立以用户满意度等应用效果为导向的运营预算与评价考核机制;尤其注重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动形成涵盖数字底座、转型场景、运营运维等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并围绕服务主体评价,制定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规划咨询、建设实施、运营运维三类服务主体评价标准,构建闭环管理体系。相关适数化改革既强调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统筹协调,又注重鼓励和支持各城市因地制宜,差异化探索全域数字化转型之路,有助于持续激发城市活力,提升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整体效能。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赵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