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平木村的村民骑车通过“那迷沟便民桥”,赶往田间地头开展春耕春管工作。“桥的下面是一条沟,以前车辆无法通过,雨天我们要蹚水出行,农作物收获了也要靠人肩挑背扛。”村民黄明才说,自己通过扫描张贴在家门口的“码上服务”二维码反映诉求,很快得到回应,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桥就修好了,村民生产生活都方便了许多。
如今,在西林县各村(社区)居民家门口,都张贴着“码上服务”小程序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打开服务平台,乡村振兴、红色服务、健康服务、务工就业、意见建议等版块一目了然。辖区群众在完善个人信息后,可以看到对应网格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并可通过图片、语音、文字等形式反映诉求。
停车场漏水谁来管、夜间噪声扰民怎么办、生活遇到问题找谁求助……为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去年来,西林搭建“市域治理·西合党建”大数据平台,构建县、乡镇、社区、片区、小区五级网格,创新“党建+网格”工作模式,开发“码上服务”小程序,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接单”的常态化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目前,“码上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县5.2万户群众,为居民解决问题1200多个。
“认门行动”提高服务水平。各村(社区)明确1名网格员联系10户群众,组织网格员开展“认门行动”,并通过推广、培训等方式,引导居民实名注册使用“码上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整理诉求内容、区域、发起人、发起时间等信息,将服务“订单”分派到相应的网格,由党员接单并联合辖区党组织、党员文秀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上门开展服务。
“群众评议”检验办事实效。在平台服务结束后,“点单”群众可使用小程序对问题牵头解决单位、所在村(社区)党员志愿者等进行“好”“中”“差”评价,党建中心实行“验单”反馈机制,定期对平台反映问题分类梳理,由督导组线下督办推进落实,减少平台内问题堆积,提高群众反映问题办结率。
“回声工程”督促整改落实。西林推行“回声工程”,建立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在“回音壁”对外公布工作办理进展和处理结果,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其中,该县在“码上服务”平台设置“清廉西林”服务版块,如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处理,可直接向县纪委监委反映有关问题,平台将发出红色预警并反馈到“回声办”,逐项明确责任单位,限期完成整改。
“我们根据评价结果,评选出‘十佳星级服务’案例,对开展‘码上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西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鲁祥介绍,该县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并行,将各个服务案例的好做法、新经验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以党建引领聚势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