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位于梧州岑溪市马路镇的中通快递桂东(岑溪)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快件分拣区,一件件快件正有序地自动化分拣出来,一派繁忙景象。
快递产业园主管杨忠荣说:“产业园成功运营后,服务不仅覆盖到梧州、玉林、贵港,还拓展至广东的云浮、茂名、湛江和海南全省。快递日进港操作量为36万票,出港20万票。”这是岑溪市创建自治区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后带来的新景象。
2021年,岑溪市被列为自治区级数字乡村试点,梧州市全力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按下数字建设的“快进键”。
乡村治理是第一道突破口。“智慧大屏就好比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对村庄的治安监控、卫生管理、道路交通等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村级管理效能。”说起智慧大屏,糯垌镇绿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观良连连夸赞。
绿云村是梧州市“数字乡村”示范村。除了智慧大屏,村里还安装了“平安乡村”监控、“乡村振兴”电视台等设施。截至目前,岑溪市数字乡村智慧大屏已激活所有的社区和建制村,建设完成71个“数字乡村”标杆村以及216套可视化云广播(AI摄像头、天翼云播音柱)。
村里有了安全的居住环境,还需便民的服务加持。“我们通过融媒小镇获取的信息,都是来自正规渠道,相当于第二个防诈App,我们很放心。”归义镇金坡村村民陈大伯口中的融媒小镇,是一个集合了媒体、政府、服务和商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
平台紧扣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村民不用出门,在家打开电视机,就可以查询到医疗、教育、社保等权威信息,通过公布的办理途径,可快速完成医保缴费等业务,十分便捷。
融媒小镇还是村民们获取资讯的信息平台。“我们及时将中央、自治区、梧州市和岑溪市本级声音传播到位,也聚焦本镇的特色内容,做好民生服务。”归义镇党委书记韦胜超说。
目前,岑溪市14个融媒小镇已全部上线运行,有效地将市县镇村四级融合贯通,实现融媒全覆盖。
信息基础设施的顺畅无阻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扫清了障碍,为农业生产、产业发展插上了智能化的“羽翼”,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看着篮筐里满满当当的玉米棒子,金鸡村种植户李南言笑开了花:“去年玉米长势好,获得大丰收,得益于智能化病虫害防控监测,如今价格也不错,我打心底里高兴。”
可是两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受杂食性草地贪夜蛾的入侵,精心护理的玉米苗被蚕食,导致减产失收,农户苦不堪言。自从采用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后,农户再也不用靠肉眼辨别虫害,在虫害防控区域种植的鲜玉米平均亩产达900公斤,比对照区亩增150公斤。
马路镇义垌村村民吕国良是沃柑种植大户,拥有500多亩沃柑,每亩均产2500多公斤。2014年开始种植沃柑以来,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靠品质赢得口碑打开了两广市场。如今他坐上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的“快班车”,通过电商直播迅速扩大销路。沃柑成熟时,每天都有上百件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岑溪市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推动智慧农业项目落地,促进农业生产自动化、精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如今,岑溪市金健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立辉坐在办公室,用手机就能远程监测智慧养蜂点的酿蜜、异常蜂群等情况,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张立辉于2016年创立合作社,短短5年间,合作社从1户养蜂户17群蜜蜂发展到60户1.17万群,蜜蜂数占了岑溪蜂群总数的25%。随着规模的扩张,劳动强度也随之加大,自2021年开始,合作社与高校、研究所合作进行智慧养蜂。在智慧蜂场,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蜂场周遭和蜂箱内部环境,云管理平台可实时分析蜂场数据,养蜂效率大幅提高。
运用数字化技术,岑溪市给养殖场装上了监控系统,运用植保无人机在各种植基地开展绿色防控,“围歼”病虫害……装上科技的“内核”,“菜篮子”更有保障,“米袋子”更鼓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