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大数据发展和政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发挥政务服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助力作用,出台“四个标准”“五个规范”“六个便利”举措,组织开展乡村便民服务示范站点活动,助推基层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
“四个标准”把暖民心的事干成
一是事项标准化。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和办事场景全部纳入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形成乡级、村级政务服务事项“一张清单”公布上墙。
二是管理标准化。对便民场所工作制度、服务指南、现场标识、桌面设置等方面实施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
三是建设标准化。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标牌、有制度、有台账、有电话、有电脑、有公示栏、有窗口工作人员、有办事指南、有便民服务卡、有自助服务设备、有便民服务设施”的标准,统筹推进便民服务场所建设。
四是功能设施标准化。场所划分设置咨询导办、前台窗口、自助服务、后台工作、政务公开等便民服务功能区。
“五个规范”把顺民意的事干实
一是深化“一窗通办”。推进贵港智慧政务平台向乡村延伸,基层综合窗口“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模式由“专业窗口”向“全科窗口”转变,实行无差别受理、办理。
二是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服务)”模式。由乡镇政府受理、初审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以及由乡镇政府实施、受理或初审的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由基层审批 (服务)机构办理,加盖基层行政审批 (服务)专用章。
三是推广电子印章应用。基层审批 (服务)机构制作本单位行政审批 (服务)电子印章,依法依规使用管理电子印章,实现“应用尽用”。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培训工程,以县级政务服务监管部门为主导,分层分类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岗前培训、全科培训和日常培训。
五是统一评价体系。延伸“好差评”评价机制,推进乡镇(街道)使用综合评价仪,村(社区)通过打印办结通知书生成评价二维码,积极引导办事群众自主真实评价。
“六个便利”把惠民心的事干好
一是推动网上办、掌上办。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向村(社区)全覆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网办区域并加强网上办事引导,村(社区)便民服务站适当配备电脑,满足日常工作和群众网办需求。
二是强化帮办代办服务。乡镇(街道)、村(社区)梳理公布帮办代办事项,建立帮办代办队伍,为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三是打造“村社15分钟办事圈”。在银行、邮政、超市、车站等人流量大、业务办理需求多的公共场所,提供办事查询打印、便民缴费等不间断自助服务。
四是推出集成式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老人和儿童等群体办事需求,探索推进各项救助补贴申领、社保医保办理、新生儿出生入户、个体工商户开办等“一件事”集成服务。
五是实施“异地通办”。在生育登记、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开具有无犯罪记录证明、户口迁移等领域开展“异地通办”,为群众异地办、就近办提供便利。
六是建立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完善残疾人、孕期妇女、军人等特殊办事群体“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实现事项的高效办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