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是每个项目开工前,企业需要办理的一项重要的行政审批事项。为破解办理水保手续存在的手续繁琐、耗时长、费用高等问题,近日,南宁市行政审批局联合五象管委会、市水利局等部门以五象新区为改革试点,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入驻的企业免费共享区域评估成果。2018年以来,为绿地控股集团东盟总部基地等项目节省成本500万元左右。
以“简”为核心,许可办理方式极简化
将传统的“编制报告——提出申请——前台受理——技术审查——后台批复”办理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免除“提出申请” “前台受理” “后台批复”环节;“编制方案” “技术审查”环节由政府提前组织完成。办理流程升级为入驻项目只需向评估区域管理单位承诺立即共享评估成果,办理时间由3个月压缩为1天,办理环节极简,办理时长极短。飞云路延长线(五象大道-龙祐街段)等项目完成承诺后立即开工,实现极速落地。
以“省”为方向,竭尽所能为企业减负
由五象新区等评估区域管理单位出资选择有能力、有技术的编制单位编制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由南宁市行政审批局负责组织技术审查并进行审批。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批复后5年内有效。改革前,每个项目开工前,均需自费找编制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报审批部门审批;改革后,新入驻评估区域的每个项目均可直接免费共享政府出资编制的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节省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编制费近10万。
以“严”为准绳,把好评估报告质量关
编制单位依据相关规划、技术标准对评估区域进行合理评估,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见实效”的原则编制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增加评审技术力量,抽取多个有技术、能把关的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严格把关,确保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既达到技术深度又满足改革要求。改革以来,未出现一例因评估报告失误,造成项目停滞的情况。
以“责”为基石,优化事中事后管理
项目业主在项目开工前只需按照规定向评估区域管理单位做出书面承诺即可开工。事后由评估区域管理单位负责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事后监管。改革以来,入驻的47个项目没有一个违法承诺被上级督办从而被取消共享成果资格。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