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部副主任 徐春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近日,国家数据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系统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发展愿景、总体架构和重点方向。其中,《指引》明确“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并将“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作为重点方向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鲜明特征。
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是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着眼数据价值释放的新型功能设施
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的提出,是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必然要求。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的形成和成长。一方面,承载数据基础制度落地。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虚拟性、易复制、权属复杂、伴生性、涉隐私安全等本质特点。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为确定数据产权归属、管控数据流通安全风险、保障各方权益行使等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从要素市场发展规律看,越是现代型的生产要素,越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构建高效安全的要素市场。以金融市场为例,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等构成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流通利用设施面向社会提供数据产品低成本接入、市场主体规模化覆盖、数据流通高效率交付,能够促进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降低数据流通和交易成本,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准确把握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的鲜明特征
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具有许多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鲜明特点,这是制定相关政策、推进设施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出发点。
一是动态演进性。与传统基础设施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演化发展而逐渐成熟不同,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技术形态、商业模式、配套产业、监管机制等都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稳定成型,仍在持续演进。这意味着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建设既要着眼于长远规划,又要鼓励大胆创新,支持先行先试,这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三是主体多元性。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包括行业、区域、企业等多个层级,这就容易带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引导,通过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建设,形成全国一体化格局。
加强规范引导,构建统一底座为支撑的数据流通利用设施
《指引》提出,要按照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统一底座是实现主体泛在接入、设施互联互通的前提。国家按照“三统一”原则,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组织和引导行业、区域开展基于统一底座的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建设,形成全国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底座具有一致的架构设计、明确的功能要求、统一的标准规范,通过先行先试进行技术验证和收敛,为全国大规模部署应用奠定基础。
架构设计上,统一底座实现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环境。一方面,各地区、行业建设的统一底座,支持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网络、隐私保护计算平台等各类技术设施的标准化接入。另一方面,统一底座和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管理平台协同联动,共同支持全国一体化分布式数据目录体系、数字身份体系构建,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交互接口,实现数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技术形态上,统一底座是最小共性能力组件,由接入连接器和基础支撑平台两部分构成。接入连接器是数据主体的接入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的端节点,部署在用户侧,实现本地数据管理和数据便捷接入,支持数据提供方和数据使用方点对点互操作,保证数据传输交付安全。基础支撑平台是实现数据流通利用管理和运营能力的最小功能集合,实现接入连接器的接入、控制、管理,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的互联互通。
标准规范上,开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系列标准编制,明确参考架构、平台对接、互联互通,接入连接器能力要求、互操作规范等,确保不同主体、设施之间的互操作性,确保数据流通利用的“车同轨、书同文”。同时,搭建试验场,进行跨行业、跨地区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的互联互通验证,确保统一标准可落地、可实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