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专题 > 业务专题 > 人工智能 > 产业发展

AI把脉实现中医标准化、可视化

2025-07-09 11:48     来源:防城港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医疗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防城港市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力求为市民带来更优质、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6月26日,记者怀着好奇与期待,走进防城港防城港市中医医院,亲身感受了“AI+中医”带来的独特魅力与显著成效。

踏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一台外形科技感十足的“中医四诊仪”格外引人注目。这台由先进技术打造的仪器,巧妙融合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精髓与现代机器视觉、AI大数据的前沿科技。今年3月,该院创新构建了“数字+中医”智慧医疗体系,通过集成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将中医四诊仪、体征采集套装等设备与医院信息系统融合,形成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诊疗生态。该系统以数字中医辅助诊疗平台为核心,设置预问诊、四诊量化、AI辅助诊疗及智能随访四大功能模块。患者在就诊前,可通过手机APP或医院自助终端进行预问诊。系统会引导患者填写详细的健康问卷,包括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这些数据会被实时传输至医院的数字中医辅助诊疗平台,为后续的诊断提供全面的基础信息。接诊时,医生可快速调阅电子报告。智慧医疗体系的“AI大模型”辅助进行症候分析,同步推送中西医诊断建议、检验检查方案及个性化处方参考,辅助医生提升决策效率。诊疗结束后,自动生成智能随访计划,依托移动端实现居家体征监测与病情动态追踪,形成“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当天,市民张女士因近期时常感到疲惫、精神不振前来就诊,通过预问诊系统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和饮食等情况,系统初步生成报告。预问诊完成后,张女士来到中医四诊仪前,完成舌、脉、面象等体征采集及体质问诊。采集完后,系统立即自动生成了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张女士为“气虚质”,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个性化的调养建议,包括起居、饮食、运动、情志调理等建议,如多吃小米、牛肉等食物,推荐进行太极拳、太极剑等运动,还给出了穴位按摩的方法等。张女士看着报告,满脸惊喜地说:“以前看中医,老中医把把脉、看看舌头,说些我不太懂的话。现在这个中医四诊仪,把情况说得明明白白,报告里还有直观的图片展示,调理方法写得清清楚楚,回家照着做就行,太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像张女士这样的患者在防城港市中医医院不在少数,许多患者都表示,通过“AI+中医”的模式,他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更容易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理和治疗。“过去老中医‘一人一方’的经验模式,现在通过中医四诊仪实现了标准化、可视化。”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梁霄介绍说,今年3月以来,该院DMC大模型调用86823次,使用了18817人次,中医四诊仪检测243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