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专题 > 业务专题 > 人工智能 > 要闻聚焦

越南地方党政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第2期)圆满结业

2025-07-01 18:1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原标题:

越南地方党政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第2期)圆满结业

带着希望来 满载收获归

仲夏六月,八桂大地生机勃发。一场承载着桂越友好合作愿景、推动人工智能深度交融的培训再度举办。

6月22日至28日,48名来自越南高平、广宁、谅山、河江、海防等五省(市)的党政干部齐聚广西,共同参加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第2期)。

七天短暂的学习之旅,学员们在紧凑的行程中收获满满。这不仅是一次人工智能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桂越友谊的升温。

专题课堂上,人工智能理论在深度解析中碰撞出智慧火花;现场教学中,智能制造实践场景与重温历史探访活动巧妙交织。学员们在聆听中拓宽视野,在观摩中汲取新知,既深化了对前沿科技的理解,又重温中越友好故事,深刻铭记和珍视中越“同志加兄弟”的特殊情谊。

这场意义特殊的学习培训,将进一步拓展桂越合作机遇,密切双方人文交流,为深化双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为两国友好注入蓬勃动力。

课堂问道:理论学习纵深推进

在自治区党委党校、柳州市委党校校园内,学习、思考、探索人工智能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核心技术。”6月23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建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中越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人工智能是时代必然要求。”6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教授周傲英,在《人工智能的启示与数字化的路径》专题授课上掷地有声;

“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必须抢抓这一历史机遇。”6月25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军,围绕《从ChatGPT到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产业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

……

课堂上,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学者和行业专家系统解读了AI大模型的技术演进。内容精彩纷呈,学员们聚精会神聆听,认真记录。

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讲台,更是答疑解惑的互动平台。

“作为文化名城,杭州如何运用AI赋能城市治理?”6月26日,在《AI助力智慧城市精细治理,浙江数字化实践与杭州城市大脑》专题授课上,越南高平省外事厅副厅长阮英桂率先提问。

“杭州以‘城市大脑’为核心载体,将AI深度融入治理场景,让数字技术成为破解‘大城市病’的钥匙。”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CEO申永生,毫无保留地分享着智慧城市治理的“浙江经验”。

3个小时的专题讲解,学员们仍意犹未尽。课后,部分学员主动上前,抓住机会向专家学者请教交流,就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展开热烈探讨。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助力我们国家在教育、医疗、国家管理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人工智能。”越南河江省科技厅数字化转型处干部樊氏燕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千钧。

现场教学:感受数字时代创新动能

理论源于实践。从专题课堂的理论思辨到实地场景的亲身体验,学员们循着“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度探访。

在中国—东盟信息港、润健股份有限公司,解说员热情洋溢地介绍公司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以及如何利用智能运维平台、AI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业务的高速增长。

此次现场教学的另一核心行程,是探访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

方寸之间,洞见百年——

学员们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从小到电风扇、收音机,大到挖掘机、飞机等3万余件工业遗存中,不仅了解到柳州工业的前世今生,还能体会柳州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型的艰辛与辉煌。

“馆内蒸汽机车、双动压力机、1101型汽油机等代表性藏品,利用AI技术生成视频,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学员们更加真切地感知到柳州工业历史的脉动。

智改数转,产业升级——

在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工业机器人、无人物流车不停歇地按指令精准完成操作,一辆五菱新能源汽车从零配件组装到成型驶出“岛”,仅用11个小时;在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焊接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自动调整参数,自动导引运输车根据实时订单切换配送路线,数智化生产让产品制造效率大幅提升。

“柳州在人工智能、工程机械方面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越南广宁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厅副厅长阮霖原说,这些经验也可以应用到越南的各个领域,让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

小吃不小,百亿产业——

在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学员们见证了在AI算法下,小米粉变为大产业的奇迹:通过人工智能的精准调控,米粉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标准化,品质与效率大幅提升;深化“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应用,实现数字化全流程溯源、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优化,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仅2024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64亿元,同比增长13.4%。”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学员们不禁感叹科技与美食的完美融合,更从中提炼出“传统产业+数字技术”的升级范式,为越南特色食品工业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这次培训班的现场教学,以人工智能科研平台、智能制造企业和科创中心等地为载体,强化“理论+实践”模式,助力学员全方位认知人工智能发展,为深化桂越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凝聚共识、夯实基础。

赓续历史:友谊万古长青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命运与共。越南前国家领导人胡志明同志曾在广西多地生活、工作,这些旧址至今仍得到完好保留,成为中越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

6月25日,学员们来到广西大学。原广西南宁育才学校的历史建筑,大门、水塔、大礼堂等13栋历史建筑静静矗立——该旧址作为越南抗法战争时期的革命熔炉,曾为越南培养大批党政骨干与技术人才。

大礼堂的陈列馆内,详细展示了越文教材、泛黄合影与中文教学笔记等历史资料,再现上世纪越南在广西办学的历史场景,见证了中越“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

“1958年越南师生迁越后,校舍全部移交广西大学。学校虽然停办,但两国人民的心始终联系在一起。”陈列馆讲解员真挚的话语,让部分学员眼眶湿润。

200多公里之外,位于柳州市鱼峰山旁的胡志明旧居,历经风雨仍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1943年至1944年,胡志明同志曾在此居住并开展革命工作。

旧居内,珍藏并陈列着胡志明同志使用过的桌椅、木床及大量手稿、图片等物品,见证着他为越南人民1945年夺取“八月革命”全国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胡志明主席在柳州这片土地上,为了国内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其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学员们久久凝视着资料图片,目光中满是崇敬,语气庄重而深沉。

胡志明旧居承载的不仅是革命记忆,更是中越民众对和平、发展与共赢的共同追求。学员们临别时,在纪念簿上郑重题词:“愿越中友谊万古长青!”

6月28日,伴随着一辆辆大巴缓缓驶向出境口岸,标志着培训班学员满载丰硕成果踏上了归程。

结业并非终章,而是新起点。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西与越南五省(市)的兄弟情谊必将更加深厚、合作共识必将更加巩固、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携手共同书写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