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机,准备靠拢,执行双机编队通场!”
“2号机收到,靠拢编队通场,打开拉烟!”
伴随着澎湃的引擎轰鸣声,两架运动型飞机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西交职院)昆仑校区上空一掠而过,以优雅的身姿,在湛蓝天空留下了4道长长的拉烟。
11月29日,2024西部陆海新通道民航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论坛主题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建设中国—东盟航空大通道”。与会嘉宾参观调研广西交职院的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点赞连连。
从率先铺设新赛道,到“低空交通”专业全校覆盖,作为广西最早开办无人机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广西交职院在低空领域打造了一个人才小高地。
广西第一家政行校企共建的低空创新应用基地、广西第一家具备低空设备测试试飞场地、广西唯一的低空科普基地以及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这些金字招牌何以纷纷落户这所学校?未来该校又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高空中开启更广阔的新航线?
扎根优势,布局低空新业
在低空经济这一领域,职业教育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赛道,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政策密集出台: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将其列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
2024年9月,《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出台,指出低空经济可对公共服务、低空应急体系、农林生产、低空消费、城市空中交通和低空物流运输等六大类应用场景进行赋能;
……
国家和地方发放的政策性红利,一波紧接着一波。广西交职院迅速捕捉到了发展先机。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指引下,我校早在8年前就在低空交通经济领域率先起飞。”12月3日下午,记者探访广西交职院昆仑校区,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校方主任魏炜边走边说。
作为“广西交通人才的摇篮”,广西交职院利用自身在交通工程、交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基础,于2016年在区内率先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实现快速建模、虚实场景搭建等应用,开启了无人机工程建设领域解决方案的探索。2018年,该校正式将无人机等低空交通设备融入教学中。
至2019年,学校加速布局,在6所二级学院开设涵盖无人机操控技术、无人机快速建模、无人机保障维修、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技能专业课程。这在全区职业院校中,亦处在领飞的地位。
“特别是2019年以来,学校用好政策,抓紧落实部区共建方案,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勇当交通职业教育的开路先锋,收获颇丰。”广西交职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韦耀表示。
转型升级,抢得风口先机
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舞台有多大?
魏炜坦言,虽然前景广阔,但在探索和发展低空经济赛道上,学校也遇到不少的堵点和难题。
2016年,学校开启对无人机工程建设领域解决方案的探索后,加大校企合作实践,成立了BIM工程创新俱乐部,组建了BIM技术服务教师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具备无人机应用技术能力人才。
“第一个堵点,就是人才短缺。”魏炜告诉记者,2018年,该校将工程测绘类课程融入无人机测绘技术,并系统化探索无人机应用人才培养。但是师资不足让课程开展捉襟见肘。“无人机是新兴行业,人才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好老师,就意味着低空交通专业的发展速度和教学水平受到制约。”
怎么办?学校领导班子立即找来骨干老师研讨,决定主动出击,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发力。既高薪引才,又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访学,并开展学习培训、文化交流等,学校迅速培养出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无人机应用教师队伍。
注入引才“源头活水”,激活发展“一池春水”。随着学子们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显著提高,他们也陆续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摘得各类奖项。
不料,第二个堵点出现了。2022年,工程建设行业持续走低,“如何转型升级”成为摆在广西交职院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深入剖析自身技术优势,以无人机应用为引擎,实现各专业全面融入。”12月5日,广西交职院校长李文勇道出了破局“组合拳”:学校顺势开启无人机应用技能培训,谋划建设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牵头申报广西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
几年间,广西交职院在优势领域锻造长板,在关键领域补齐短板,在前沿领域抢占先机,走在了广西无人机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研发前列。
“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李文勇说。2024年,学校成立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搭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低空立体交通综合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10余个科技平台。
据介绍,今年学校还参与成立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联合体,构建低空航空器飞行及相关活动运行体系和适应广西地方特色、促进差异化发展的交通运行和管理服务模式。该创新联合体已建成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养护大数据(一期)平台、广西交通运输大数据资源管控平台、广西综合交通云GIS平台,开发和实施了低空交通设备在低空物流、航道巡检、快速空间建模、应急救援、低空文旅等领域场景应用的解决方案,并为26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构建人才链,作为首批入选广西“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广西交职院一体推进育人主体大协同、育人过程全贯通、育人要素强融合,推动学校育人工作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学校已向社会输送6批具有无人机应用技能的人才,共计400余人;开展无人机操控员培训6期,累计培训300余人次。
突出特色,服务区域发展
不同的职业院校各具特色,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力点也各有侧重。广西交职院在这一领域的特色何在?作为“为交通而生,因交通而兴”的广西交职院,在这片天空会开辟出怎样的新航线?
打造数字化“空中之路”,制定无人机“交通规则”,以及构建稳健的空域安全管控和运营保障体系。这是该校给出的答案。
“发展低空经济,空域是关键。如何兼顾不同低空用户的用空需求及安全?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李文勇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打造中国—东盟低空经济宣传窗口,夯实广西低空的科普宣传、无人机和通航的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考证,建设低空交通科技创新支撑平台,聚焦应用场景培育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学校将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低空交通管控人才,支撑低空飞行安全有序、智能高效。
记者观察发现,近年来,该校不仅补齐了师资队伍、关键基础设施、交通专业和社会服务力等短板,还聚力“双高”建设,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如硬件设施。该校按无人机起降场——通航机场——城市第二机场三步走构想,加快推动低空应用创新基地无人机起降场、通航机场及附属设施建设。
如人才储备。“学校正在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区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开设无人机技术与后勤保障类、道路运输与管理类、通航装备制造与测试类及航空机电维修类专业。”韦耀介绍。
如软件服务。通过“政校行企”多元合作,该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共同开展基于通航应用与运营、教育与培训等核心经济业务,提供景区联营低空经济文化、旅游、体育、研学等服务,形成聚集教育、培训、科普、生产、休闲、文旅等多样化功能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链,打造形成广西最大的通航飞机和驾驶培训基地。
低空经济也是产业链型经济,职业教育理应具备产业服务的办学意识。
为此,广西交职院倾力打造校企发展共同体,研制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模块标准的三级标准体系,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建立师生全员参与的教学新机制,培养一批符合航空强国建设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利用职业教育的特点,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未来,我们还将按‘对接产业、创新技术、服务产业’的思路,与国内一流交通大学、行业龙头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无人机技术应用中心,搭建省级协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长距跨域重载无人机试飞、无人机信号覆盖、低空经济新场景应用等航空技术创新与攻关,建成自治区级及以上产教融合示范项目。”魏炜介绍。
目前,广西交职院新成立的广西低空交通创新应用中心,已有广西北投低空经济投资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强势入驻,实现社会服务收入800多万元;已提供无人机技能培训1205人次,且被广西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授予“北斗科普基地(2024—2027)”称号。
“低空交通经济这一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我们广西交职院大有可为。”采访中,李文勇信心满怀地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