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柳州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监管改革,建立行政监督、综合管理、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同时对“智能+大数据”监管进行研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让综合监管向平台服务延伸,打造“综合监管柳州模式”。
一、理论研究,奠定改革基础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运用平衡记分卡模型,从“服务对象”“内部业务流程”“平台保障能力”“平台财政保障”四个维度对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决策风险等内容进行全面“体检”。此外,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法治化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的效能化应用研究。形成课题论文《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法治化研究》、《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的效能化应用研究》。
二、统一标准,破除交易壁垒
创新推出招标备案“三减”措施,统一备案标准,规范备案程序,提高备案效能,保障招标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同待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招标投标效率。制作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出让流程动漫宣传片,将四大领域交易项目流程固化、标准化,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情节向社会公众展示整个交易流程。动漫宣传片通过“微”平台及“公共资源交易开放日学习平台”等多渠道展示。
三、政群联动,引入社会监督
2015年,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机制,出台《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等制度文件。聘请人大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活动,并对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更新换届。截至2022年7月,共开展了376期社会监督活动,社会监督员针对开标、评标、现场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277条。在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站开通民意征集栏目,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常态化线索征集机制。
四、行业协同,开展联合督查
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联合督查,充分整合检查内容,实行清单管理,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督查检查“瘦身”。联合督查由柳州市政管办牵头,住建、财政等6个部门协同开展,督查覆盖市本级、县(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联合督查行动每年开展1次,截至2022年7月,已抽查项目584个,发现问题48个,发出整改通知书37份。联合督查实现部门协同监管,做到监管“无盲区”“无空白”和“全覆盖”,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
五、交易见证,助力行业监管
开发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数字见证系统,打造“交e慧见”见证服务品牌,推进数字见证系统建设,定制个性化“e快递”,不断延伸见证服务范围。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实现项目类型全覆盖,交易见证可查询,交易数据“一网通”,历史版本可追溯,关键节点自动记,智能预警抗风险。印发《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见证负面清单(试行)》《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见证服务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夯实见证服务制度基础。截至2022年7月,共对3559个进场交易项目进行了数字见证,共发现问题278个,行业监管部门共对176名专家、11家代理公司进行了扣分处理。
六、联合惩戒,失信处处受限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梳理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形成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当事人行为负面清单,明确招标人等交易主体的182项禁止行为。24个行政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备忘录》,明确市场主体在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存在严重违法失信的31类行为及处罚措施,同时纳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接受多部门联合惩戒,并定期归集到“信用中国(广西柳州)”网站进行公示,供社会查阅,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七、厘清权责,避免监管空白
印发《柳州市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职责分工方案》,在《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目录》明确六大类28个子项行业监管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通信、能源、排污权出让等项目的行业监管部门。编制公开《柳州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权责清单》,对财政、住建、交通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监管部门的权力事项、承办的内设机构、责任事项、追责情形等作出具体明确,厘清了各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监管真空现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