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疫情冲击影响的形势下,梧州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好“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搭建起贯穿企业设立、发展、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扶好”“稳住”市场主体,推动梧州市市场主体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今年前10个月,梧州市实有市场主体达18.87万户,较2021年底增长9.81%。
联合打造“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平台,厚植企业生存发展沃土。
以平台为媒,畅通政企“连心桥”。聚焦企业群众“需求侧”和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创建梧州市政策咨询综合服务平台、梧州六堡茶产业领域政务公开平台,编制实施《梧州六堡茶产业领域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方便企业和群众问政问策问事。
以服务为介,让企业经营更省心。从企业申请登记注册到生产加工标准,再到品牌商标注册,以及指导企业信用建设和电子商务申报审核等,有关职能部门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智能匹配和精准排查,为企业定向推送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实行参保缴费“一窗联办”,“以信增贷”激活“金融活水”。
以质量为纲,促创新发展。通过“7+13+N”(7个平台总站、13个平台分站、N项服务内容)的形式,打造企业家门口的“质量管家”,各项业务办理时效提速50%以上,就近服务约7000家企业,破解技术难题286个;该模式助力梧州市成为代表广西唯一入选全国“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
创新推出“全链条+承诺制+点餐式”服务,为项目快速落户服下“定心丸”。
项目生命周期一事全办。创新绘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树,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到办理不动产权证等4个阶段7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全链条”办理。
项目承诺制联审联办。深化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改革,设立建设项目“一窗式”联办窗口,受理或监管工程建设涉及的54个事项,各审批部门实行批前指导、一窗受理、联审联批、信息共享的服务新模式,提升审批速度。
按需服务点餐式代办。市县两级政务服务机构、各有关部门构建纵横联动服务机制,以“服务十大指挥部”重点项目活动为抓手,为项目单位量身定制报建流程,提供点餐式帮办代办服务,为企业赢得领跑先机。
截至目前,总投资额超505亿元的70个重大项目通过签订承诺书实现“拿地即开工”快速落地;低风险类项目审批时长从50.25天缩减到14天,验收时长从20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主动跟进并解决广西(国家级)应急医疗物资保障梧州基地、盈田智能产业园等97个重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120个。
充分挖掘“服务之能”精简审批要素,滋养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六个通办”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运用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门通办、一诺通办、异地通办、全链通办“六个通办”服务模式不断精简优化审批流程,企业开办只需2个环节、7个事项、1个工作日、零成本,企业跨市迁移“一地办”审批提速80%,食品生产许可证等16项行政许可的审批周期缩短90%,1026户市场主体获得信用修复。
“微改革”满足企业办事微期盼。推动企业开办“全链网办”、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看病付费和社会保障卡申领“一件事一次办”、社会投资项目水土保持领域拿地即批等16项“微改革”落地生效。在全区率先推行园区市场主体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制,构建以标准地址信息库为载体的高效登记体系,住所证明由原来的多份材料减至1份。
歇业制度让企业养精蓄锐再出发。落实市场主体歇业制度,允许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有最长3年的缓冲期重整旗鼓,助力企业以时间换空间、以缓冲求发展,为市场主体发展留住青山,目前全市已有广西梧州哈妮投资有限公司等16户市场主体通过歇业备案。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