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及进展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2022年年度工作计划

2022-03-15 18:04     来源: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2年,全区大数据发展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为目标,锚定“1234”重点工作,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龙头,以实施“大数据赋能行动”为抓手,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驱动,推动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公共服务、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全面加快数字广西建设,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234”重点工作:抓好一个龙头——中国—东盟信息港,强化两个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完善三个体系——数字广西建设规划制度体系、一体安全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推动大数据赋能四大领域——政府治理、公共服务、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

一、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龙头,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

编制《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化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围绕五大平台建设,2022年实现建成1个跨境电子信息产业园,新增5个以上面向东盟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场景,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20%,数字人才联合培养超1000人,总体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开竣工率达90%以上。

(一)推进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升跨境设施互联水平。加快建设面向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的5G网络、光纤等设施,提升网络支撑服务能力。加强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运营。强化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运营管理,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进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加密设置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站点及面向东盟推广应用,提升面向东盟的北斗增强系统服务能力。

(二)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拓展多边信息共享领域。支持在东盟国家建设运营云计算中心,加快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开展面向东盟的数据服务业务,支持企业参与跨国合作大数据项目,把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边境入境预约小程序和边境防控人员管理系统,推进与新加坡在通关、物流等领域跨境数据共享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双边网络安全合作,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建设基于小语种机器翻译的面向东盟的大数据平台,推进东盟语言语音技术研发,开展以智能翻译技术为依托的东盟小语种语言服务。

(三)推进技术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数字技术合作转化。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合作研究与产业化培育,打造电子信息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跨境产业链,发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强化面向东盟的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以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为试点,开展面向东盟的综合性国际标识公共解析服务;支持落地广西的云服务提供商向东盟提供云服务。支持上汽通用五菱、润建等企业在东盟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城市合作交流,加快中国—东盟智慧城市示范产业园建设;举办中国—东盟智慧城市论坛、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大赛等活动,推动与东盟的合作交流。

(四)推进经贸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便利水平。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推动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崇左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推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直播基地与主播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云媒直播电商生态圈。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业态群,加快建设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体系;探索跨境贸易数字货币使用场景。完善与东盟国家连接的物流数字平台,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集采中心等平台建设,发挥广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单一窗口”等系统作用,加快构建跨境物流快速通道。

(五)推进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峰会、中国—东盟数创大赛等活动。持续壮大中国—东盟信息港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推动成立“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智库联盟,推进与东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智库等的交流合作。推进旅游、医疗、教育线上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跨境旅游服务平台、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线上职业教育云平台,推动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开展东盟电影周、电视周和文化周等活动。

二、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两个支撑,夯实数字广西建设的战略性基础

(一)建设泛在互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广西建设底座。坚决打赢“信息网”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收官之战,2022年完成投资400亿元,实现三年累计投资1000亿元的目标。

一是提升网络支撑服务能力。加快5G网络建设,新建5G基站1.5万个。推进高水平全光网建设,千兆网络基本覆盖城镇家庭和20%的农村家庭。智慧广电服务向自然村延伸覆盖。打造一批“双千兆”示范小区、示范园区。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标杆网络,完成100个以上企业内网络建设和升级。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建成“一网两平面”,电子政务外网横向接入率达90%。推进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迁移,实现租用线路撤销率达90%。完善与电子政务内网数据跨网共享机制,畅通网间数据共享渠道。

二是加强云资源统筹整合。探索国有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新模式。加快推进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五象远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广西超算中心前期工作,加快中国—东盟(广西)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实施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机房建设项目,推进壮美广西·政务云扩容,完成信创云建设。完善政务云资源使用监管体系,持续提升云资源使用效率,政务云平台可靠性达到99.99%。

三是提升终端创新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广西)运营展示中心、全区统一视频会议系统等项目建设。建成党政机关综合办公平台,实现政务协同办公一体化。加强中越边境、北部湾海域等重点区域防控,部署态势感知设备,构建边海空一体化预警监视网络,提升边境管控智能联动水平。

(二)培育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激发数据要素资源新活力。探索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新路径,初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供给、流通、应用、监管“四位一体”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平台。推动数据集聚平台建设,迭代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自治区公共数据资源平台,作为全区统一的数据集聚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运营规则,制定公共数据授权使用服务指南,强化授权场景、授权范围和运营安全的监督管理,创新公共数据开发运营模式。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支持符合条件和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参与公共、行业、产业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通,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场所。基本建成三类数据要素市场化平台,打通供需渠道,保障数据要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

二是加快推进广西“数据银行”建设。探索建立数据汇聚、治理、增值、交易、使用等机制及模式,推进数据增值利用,在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交通、住建、医疗等行业领域开展“数据银行”试点,初步构建数据“存”“管”“贷”三位一体新模式。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建立公共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和评估制度,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凭证生成、存储、归集、流转和应用的全流程管理。选择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业务场景,开展公共数据资产凭证试点。

三是建立健全数据要素流通和监管制度。建立协同高效、安全有序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建立健全数据权益、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性制度规范,推动建立完善行业数据规范、数据脱敏、价值评估、流通溯源等标准。建立健全数据要素交易规则,建立数据市场定价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监管机制,搭建数据流通监管平台,加强数据流动监测、业务协同监管和数据交易安全监管。加强数字经济行业管理和数据要素市场监督,保障数字经济行业、企业和市场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三、构建完善规划制度、一体安全和人才队伍三个体系,强化数字广西建设基础性保障

(一)构建规划制度体系,高位引领发展。

一是健全政策制度机制。完善数字广西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配套政策体系,将规划体系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项目以实施清单的形式加以分解。健全自治区本级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整合自治区级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数字广西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推动出台《大数据应用促进条例》。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充分发挥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指挥部作用,推进数字广西统一、集约、高效建设。建立2022年度数字广西、中国—东盟信息港和“信息网”基础设施大会战重点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协调调度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动态管理。围绕数字经济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是强化协调政策落实。推动自治区政府办出台的《加快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广西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全面落地;出台《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化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做好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推动支持优秀标杆项目政策落实。

(二)构建一体安全体系,筑牢安全底线。

一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落实数据采集、汇聚、存储、共享、开发利用等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加强数据授权管理,防范数据泄露和非法获取。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数据安全评估制度、安全责任认定机制和重大安全事件及时处置机制,强化安全审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制订重点行业和领域重要数据的具体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强化对参与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企业的监管,避免数据被违规截留和商业化使用。

二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动数字政府一体安全平台建设,推进灾备中心、同城双活“两地三中心”建设,构建“一个中心、三层防护”一体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建立健全动态监控、主动防御、协同响应的数字政府一体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全方位监测预警和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一体安全管控中心,实现全域安全可视化监控、分析与处理。健全安全防护常态化机制,建立攻防演练实验室,开展广西数字政府一体安全检查和攻防演练,强化日常监测、季度检查、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做好网络安全信息分析,及时预警和处置安全威胁和安全事件。加强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持续提升整体防护水平。

(三)建设人才队伍体系,强化智力支持。

一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依托“新思想新知识”讲堂、桂数大讲堂等平台,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聘请专家授课,积极通过党校、高校等联合开展大数据业务培训;在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中,培育解决问题和破解难题的领军人才;开展业务练兵,在项目建设中培养大数据领域人才,锤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七种能力”。

二是落实“人才流动”措施。加强干部人才交流,推动机关与信息中心、国企之间干部人才双向交流任(挂)职。落实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激励机制,同条件下优先选拔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在二层机构、地方交流挂(任)职锻炼的干部,积极营造“有为才有位”的良好氛围;选送干部到国办及国家相关部委协助工作、跟班学习;选派技术骨干到各市县大数据和政务服务部门挂(任)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指导举办大数据领域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活动;发挥各种创新平台载体和数字广西专家委员会、广西大数据学会等机构作用,着力培养政治、技术、管理能力强的“三强”干部。

三是开展“数据聚才”行动。建立数字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从全区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中,调入优秀人才充实干部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力度,提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的比例,探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领导岗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引进的主体作用,引进一批“高精尖”专业化人才和团队。

四是落实“激励担当”机制。选拔重用担当作为、作风过硬、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优秀干部;出台相关制度,推动干部轮岗和交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优化职级、职称晋升机制,突出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专业能力考核;探索试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新方式;支持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运用科技创新和人才小高地等政策,提高人才吸引力,激励干部人才担当作为。

四、实施“大数据赋能行动”,加快各领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一)打造智能驱动的新型数字政府,全面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数字政府“一核驱动”支撑运行体系。加快推进“规划标准、政务云网、数据智能、工具应用、开放生态、安全运维”等六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并发布《广西数字政府技术标准汇编》;完成全区各级各单位云、网的管理平台与自治区多云共治平台、电子政务外网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对接;加快推动智能化试点应用;搭建工具资源池;完成“一核驱动”支撑体系的运营枢纽建设,搭建开放生态支撑平台。

二是构建政务数据“一池共享”供给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数据供给。建立健全权责清晰、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与开放协调机制,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开展数据资源普查。深化数据治理,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建成全区一张政务数据资源图谱。力争库表数据库总量突破80亿条,接口累计调用突破30亿次,数据质量达到四星级;开放数据总量突破8亿条,‘开放数林’指数迈进全国前五;电子证照汇聚类型和总量迈进全国排名前十;30%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实现电子证照替代纸质证照。

三是构建高频事项“一网通办”线上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提升高频便民政务服务供给能力,累计完成1500个创新应用,20个特色服务专区,60个智能审批事项,100项服务事项“免填表”,新增各类“一件事”套餐200个,汇聚惠企惠民政策1万项,实现2000项惠企惠民政策精准推送,推进10%的政务服务事项“零材料”办事。统一全区政务服务移动端入口,新增接入100个高频移动端便民应用,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办”向“掌上办”转变。扩大企业电子印章应用范围,推进全区30%的市场主体使用统一企业电子印章平台。

四是构建政务服务“一体优化”效能升级体系。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四级十同”。梳理、公布全区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清单化管理全覆盖,清单之外无审批;梳理下放、调整一批自治区级行政许可事项。落实“负面清单”式放权,力争实现自贸试验区“片区事片区办”。按“一次赋权、分批下放”的原则,分批次公布下放清单。动态调整《不予委托或授权自贸试验区实施的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目录》涉及的自治区级管理权限范围。

五是构建行政审批“一体创新”改革推进体系。完善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证照分离”主题专区建设。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力争实现综合许可证“一证准营”,跨地区互认,行业经营许可信息“一码覆盖”,推进市场主体“码上”准营。推动百色、柳州等设区市的部分县(区)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六是畅达群众诉求“一号响应”热线联系机制。出台全区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服务规范,打造广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服务品牌。推进市级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探索推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跨省联动,提高热线服务便捷度。加强热线知识数据库建设,提高群众诉求咨询应答能力。利用热线数据,开展社情民意分析。

七是构建政府信息“一网通查”公开查询体系。强化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政府网站“周巡检、月监测、季普查”工作机制。推进网站精品专栏全覆盖,加快推动主席信箱改革,推进政府网站“掌上看”“指间查”转型升级。优化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功能,新增网站模板不少于30套,为数据需求单位提供标准化接口不少于80个。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清理整合不合规、低关注的政务新媒体账号。

八是构建重点领域“一网通管”政府监管体系。依托广西“互联网+监管”系统,在住房建设、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完成智慧监管应用建设。完善监管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重点领域的风险预警模型,全面提升风险预防能力。推进全区监管业务系统与“互联网+监管”系统100%对接,全面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加强对“监管”的监管,初步建成“全区+行业”的监管效能体系。

(二)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研究支持自治区级数字经济示范区重点产业政策,开展新一轮数字经济示范区认定工作;推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发展基于网络实时翻译、语言包开发等技术的各类小语种软件和服务。支持南宁、梧州等地发展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分析等大数据服务业。力争2022年全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720亿元,增长20%以上。持续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巩固发展信创产业生态,培育壮大鲲鹏计算产业集群;扩大新型有机发光显示器生产规模;提升智能手机、4K/8K超高清电视、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产能,力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增长10%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行业“四新”(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企业落地广西。支持中国东信、数广集团、北投信创等本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研究支持本土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措施。探索对我区数字技术产品政府首购首用等机制。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积极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的优秀案例,在汽车、机械、制糖等传统优势行业探索建设3—5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进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发展汽车、机械等重点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建设汽车、冶金、等重点行业云平台。实施糖业等行业北斗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先行区和北斗时空信息枢纽。加快柳州智能制造城、玉林先进装备制造城和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转型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推进农产品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迭代升级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加快传统农机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桂品网上行”,促进优质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培育壮大电商平台和本土电商企业。实施电商直播赋能工程,支持柳州、桂林、北海网红和直播经济发展,培育一批网红村、乡、镇,创建一批“智慧广电,直播快乐GO”线上服务品牌。推进“电竞+”产业发展,支持优秀电竞行业企业落户广西,鼓励建设高能级电竞综合性场馆。

(三)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不断提升社会数字化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加快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部署。加快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建设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部门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加快智慧公安建设。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技术防控网”建设,加快建设自治区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共享平台,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公安分平台,建设全区新一代公安信息网,打造新一代“警综平台”,加快开发推广移动警务应用。加快建成广西疫情防控管理一体化平台,打造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构建整体智治、多病共防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

二是推进普惠民生数字服务。构建“智桂通”移动开放生态体系,提供“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的移动综合服务总门户和开放应用集散地。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建设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加快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和电子健康卡应用。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加快建设智慧校园、智能教室、智能图书馆等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广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康养,加快建设广西健康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搭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智慧养老院”。推动智慧文旅发展,加强景区、文旅场馆及相关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推进“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动智慧体育发展,做好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拓展社会保障线上线下融合应用,探索“社保、医保、银行三合一”经办服务新模式。推进“智慧税务”等民生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持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农信涉农数据地方性标准,开展省级征信全覆盖平台建设试点,建好、用好、管好“桂信融”平台。

三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围绕衣、食、住、行多领域,在各地探索推进“数字+”“智慧+”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智慧新城新区试点,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管理可视化,实现虚实空间协同优化,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决策水平。支持智慧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物业、安防等设备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

四是赋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联合统计、工信、交通、住建、商务、发改等部门和相关能源、电力企业,开展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供储销大数据分析,谋划开发全区统一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智能电网,加快提高智能调度运行能力。加强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的智能电网标杆、东兰县全国农村智能电网标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全面协同数字生活与低碳生活,试点建设推广节能型智慧楼宇,整合楼宇电力资源供需,推广移动办公、远程办公。探索推行7×24小时线上物业服务、在线看房、线上租赁、线上营销、线上结算等新型数字化服务模式。

(四)加快布局新兴数字产业,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一是提前布局新一代信息产业。重点发展5G通信设备及应用产业,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等人工智能产业,支持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布局本地芯片封测、设计和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重点发展北斗、光通信、汽车电子芯片。打造地理信息小镇、北斗应用创新基地,发展地理信息、遥感、北斗等空间信息产业。支持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数字阅读、网络视听、游戏动漫等数字创意产业。加快培育在线经济、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无人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二是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在广西落地研发中心,开展人工智能、5G、区块链、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创新和应用。筹备召开“元宇宙”峰会,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在设区市成立一批中国一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一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分中心,加快区块链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南宁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广西大学科技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产教融合基地等载体,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