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东盟信息港 > 信息港建设

疫情当前,中国与东盟“手拉手”

2020-02-21 1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 打印

一次特别的国际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在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成为世界关切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20日召开特别外长会议,11国外长用一张“手拉手”“肩并肩”的照片,向世界展示中国东盟携手应对疫情的姿态。

这次“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由中国与东盟共同召开,是为数不多的在特殊背景下,就特殊的议题召开的一次专题国际会议。上次类似的会议,可以追溯到2003年为应对非典而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特别会议。

北京学者用“非常及时必要”来形容此次会议的召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中国外交一直强调“周边是关键”,在疫情首先可能向周边扩散的背景下,中国及时向周边国家通报防控情况,并协助周边国家做好防控是非常必要的。

在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和成效。随后,他提出四点倡议——加强对接,联防联控;着眼长远,确立长效合作机制;理性应对,战胜恐慌;化危为机,培育新合作增长点。

“要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提高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设立中国—东盟防疫物资储备中心。”王毅提出。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纵观东盟10国,虽然如新加坡等的卫生能力可能较强,但多数域内国家的公共卫生能力普遍偏弱,一旦大暴发疫情控制不到位,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认为,这也是中方强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意义所在,这有助于缓解东盟一些国家“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而产生的担忧”。

除了疫情防控关切外,中方在会上还明确回应了另外一个关切,即“中国经济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王毅用“暂时和有限的”来作出回答。

他说,中国经济韧性强劲、活力充沛,不会因疫情而发生逆转,长期向好的趋势也不会改变,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更不会轻易撼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断化挑战为机遇,变逆境为顺境。”

观察认为,这其中的“机遇”就包括数字经济、移动支付、物联物流、大数据业态的未来发展。

“在疫情将中国人暂时封闭在家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未如此真切地庆幸这些产业的强大”,陈凤英说,新业态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得以正常延续,未来在中国将会继续成为机遇,同时也将给东盟一些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参考。

目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在亚洲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王毅在外长会上所提倡议就包括,推动经济加快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加强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合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决策和处理能力。

“今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许利平提示说,双方料将以“危机驱动”,以应对疫情为突破口,加强数字合作。

同时,观察也将此次外长会视为中国主动沟通世界、即时作出回应的重要一环。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形成包括国家领导人间的通话、会见,中国外交部向外国驻华使节通报情况、中国外交官主动发声、各管道即时发布数据的对外信息发声机制。主动与东盟国家召开外长会,成为这一积极做法的延续。

对此,东盟各国外长普遍表示,高度赞赏中方为抗击疫情采取的坚定举措,以及展现的公开透明和高度负责任态度。

“在国际社会少部分人企图用‘阴谋论’‘病夫论’对中国抗疫进行诋毁时,这次外长会成为一次身体力行凝聚共识、树立信心的举动。”许利平说,这就像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疫情之初即访华一样,“传递出的信号是行胜于言的”。

除了“手拉手”的照片外,当日的外长会还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联合声明》。

“我们就中国—东盟携手应对疫情达成了重要共识,一致认为要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王毅在会议结束后的共见记者环节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