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东盟信息港 > 招商引资

开放发展加速 合作共赢“上新”

——广西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23-12-15 07:50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探索“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还箱”全程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图为15万吨级大型集装箱船停靠钦州港。赵冠雄 摄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助力中国与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钻石十年”成功迈向“镶钻成冠”新未来。图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徐天保 摄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广西与东盟开展交流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广西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加快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聚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不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和合共生 多领域合作“全面开花”

12月12日,一辆冷藏货车载着23吨来自越南前江省的菠萝蜜,经友谊关口岸驶入凭祥运多多基地。一天后,这些菠萝蜜被送到国内消费者手中。

凭祥市被誉为“中国—东盟水果之都”,每天都有大量的东盟水果经友谊关口岸进入我国。“为了保障新鲜水果安全高效通关,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持续打造进出口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口岸建成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初筛鉴定实验室,让进口水果在口岸停留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跨境合作局副局长农蔚鹏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经友谊关口岸进口的水果等农产品共196.6亿元,同比增长4倍多。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水果交易额逐年攀升。菠萝蜜、榴莲、山竹等东盟水果通过友谊关口岸进入广西,再运往中国各地;苹果、酥梨等中国水果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往东盟国家,成为当地民众的“新宠”。

红红火火的水果贸易,是广西与东盟经贸往来的一个缩影。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紧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不断将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据统计,2004年到2022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0多倍,东盟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投资合作企业及机构超过1200家,其中东盟国家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外资企业达335家,涉及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多个领域。今年1—10月,广西与东盟贸易额2726.9亿元,同比增长32.4%,与越南外贸额在前10个月就突破20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在广西与东盟经贸往来日趋紧密的同时,广西与东盟在教育、文化、金融等多领域的交流也持续不断、如火如荼。

进入12月,广西首府南宁“好戏连连”: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第七届中国—东盟电影展映、中国—东盟(南宁)艺术展览美术作品展、邕城电音节·东盟季、中国—东盟(南宁)动漫展、“运动绿城·活力南宁”东盟国际体育赛事系列活动、“风情东南亚”专场演出等活动陆续开展,中国与东盟的艺术家们在这里齐聚一堂,中国与东盟的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给民众带来“国际盛宴”的同时,也促进了民心相通。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广西与东盟各国多领域合作“全面开花”、成绩斐然: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成为中国和东盟卫生合作的重要机制;广西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中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入驻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等9个国家近40家机构;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了总领事馆;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59对友城,居全国第一。

提质升级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12月12日,中国燕窝产业高效率发展论坛暨铂燕超级工厂开业典礼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举行。发展燕窝产业是中马“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实践,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里共有13家燕窝生产企业获得海关总署批准进口毛燕加工企业资质,占全国17家的四分之三。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中马“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在两国的共同推动下,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签约落户项目超过2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

平台建设是开放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广西积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逐步构建起多类型、多层级、广覆盖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目前,绿盟科技、山石网科等一批优质企业已入驻产业园,我们为60多家企业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位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的五象云谷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维军说。

成立4年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吸引了超过9万家企业入驻,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4.76亿美元,累计外贸进出口额8580亿元。今年1—10月,广西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区万分之五的面积,实现了全区57.7%的实际使用外资、41.2%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广西开放“新高地”。

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共同成长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东博会、峰会”)举办20年来,共有196位中外领导人、4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举办了超300场部长级高层会议论坛,建立了40多个领域“10+1”合作机制,发表《南宁宣言》等近百份重要文件,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平台。

东博会、峰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东盟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可。老挝总理宋赛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重要年度商品展销会,不仅为促进商务与投资合作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东盟地区内的社会文化交流,密切了人员往来。

今年以来,中越“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凭祥市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一期已投入使用,入驻并投产14家企业;二期主体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三期前期工作正积极开展。依托中越“两国双园”,崇左片区积极承接跨境产业合作,集聚成势,着力构建“大湾区研发+崇左片区制造+东盟组装”的跨境产业链。

如今,百色、东兴、凭祥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快马加鞭;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累计达497家,连续3年新增数量超百家;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努力建设面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与东盟国家的国际医学产业合作集聚区,全力打造百亿元级医药特色优势产业;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服务中心加速建设……一个又一个高能级开放平台建成,让广西的开放发展如虎添翼。

更上层楼 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要求。

9月17日,“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在南宁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嘉宾齐聚一堂,探讨在新时代下稳步扩大区域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商事等制度型开放合作,推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标准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主题边会举行了“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揭牌仪式。这个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与广西共建的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将建设成“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的国家级标准化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广西力量。

“中国与东盟日益紧密的区域标准联通与互认已成为双边经贸往来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技术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说,“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正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标准的合作,搭建中国—东盟标准云平台、成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基地、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等,为区域标准化合作做出典范。”

早在2019、2021年,广西已连续举办两届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发布首个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标准化合作的倡议书《南宁倡议》,与10个东盟国家达成全面加强标准化合作交流的共识,促进中国与东盟在共建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体系方面形成合力,为推动RCEP生效实施发挥力量。

如今,广西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逐步完善,形成更高水平开放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优势。如“东盟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中国—东盟标准比对研究”等“广西经验”成为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典型案例,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交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推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为双方深化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提供助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说。

近年来,广西积极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商事法律保障,相继设立广西商事调解协会、贸仲东盟庭审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广西)自贸试验区办事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广西)自贸试验区办事处等机构,使国际通行的诉讼、仲裁、调解等商事纠纷解决途径全部落地广西。

第20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广西贸促会获授牌成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联席秘书处,标志着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这一国家级、区域性工商界合作机制落户广西。与此同时,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智慧口岸项目、中国—东盟药品质量交流平台项目等一批制度型开放项目宣布启动,为广西与东盟的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作为全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累计形成169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其中54项为全国首创。(简文湘黄海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31222432413062329.jpg